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 » 其它资料

瑞士科学家计划在分子水平上模拟人脑

其他文件类型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类型
  • 文件大小:10M
  • 更新日期:2013-08-14 09:34
  • 浏览次数:603   下载次数:134
进入下载
详细介绍

瑞士科学家计划在分子水平上模拟人脑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近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人脑项目”,计划到2023年左右,在分子水平上完成人脑模拟,用软件而不是血肉来支持其运行。该研究将在欧盟13个研究院的协助下进行。

  人脑具有的能力是任何机器无法比拟的,其耗能只相当于一只30瓦的灯泡,却能学习、思考、预测行为结果、自我表达并理解他人的话。本次项目负责人、以色列籍南非教授亨利·马克拉姆指出,全有1/4的人口受到各种脑疾病的影响,而由于大脑过于复杂,导致药物研发成本居高不下。且约有20万名科学家在分别研究大脑的不同部分,产生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

  “人脑项目”的目标是要建造一个工具,把这些研究项目都转到一个和人脑一样的模型中,用真实的数据实现高度仿真模拟用以指导实验。

  过去6年来,马克拉姆都在对其提出的名为“蓝脑”概念进行论证。他的研究小组2008年时造出了一个微电路,可模拟1万个大脑皮层上的脑细胞单元。目前,“蓝脑”已能模拟约36万个神经元,这相当于小鼠脑中一个脑功能区的大小。然而要模拟人脑,还需要制造约1000亿个神经元。

  虽然数字庞大,但研究小组已掌握了建造大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确定大脑结构的规则,这依赖于多种类型的神经元;二是神经元相互作用的功能规则,神经元通过脑电路的方式相互作用,这一规则并不随细胞数量的增加或小部分损坏而改变。这两个规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即使每天失去1万个神经元,仍然变得越来越聪明。

  另外一项发现是,每个微电路都能自发形成一个活动节奏,称为伽马震荡波。科学家认为这是整个大脑相互作用的特有特性,能产生统一的认知甚至意识。

  马克拉姆说:“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微电路就是意识,但它的确能自发产生这种浮现的性质。利用"蓝脑"模型,我们能系统地研究这些震荡波背后的机制,并进行虚拟预测实验,计算出现实中执行哪种方案优。”
 

瑞士科学家计划在分子水平上模拟人脑
 
 
[ 资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下载地址
 
  • 会员指数:
  • 企业认证:         
  • 联系人:杨小姐(先生)    
  • 电话:021-52961052
  • 手机:18201748966,13524666654
  • 地区:上海
推荐资料
本类下载排行
总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