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询价信息 |
发布紧急求购 |
价格:电议
所在地:北京
型号:建筑隔声测试系统 混响时间测定
更新时间:2017-03-13
浏览次数:1614
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1号院2号楼20层2011室(电梯层23层2311)
王渊(先生)
北京世纪建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通科技股票代码:839144 |
完全依据ISO140(对应标准GB19889)进行建筑隔声测试:测试+计算+报告没有了电线的麻烦和干扰每个部件可使用但能在任意组合的系统中实现同步工作,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可扩展为多7个通道的多通道无线测试系统同类产品中短的测试时间、zui小轻的测试系统、省时省力、直接明了的测试报告可同时用于现场和实验室只需几分钟就可连接好系统。
产品简介:
完全依据ISO140(对应标准GB19889)进行建筑隔声测试:测试+计算+报告没有了电线的麻烦和干扰每个部件可使用但能在任意组合的系统中实现同步工作,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可扩展为多7个通道的多通道无线测试系统同类产品中短的测试时间、zui小轻的测试系统、省时省力、直接明了的测试报告可同时用于现场和实验室只需几分钟就可连接好系统
空气隔声测量示意:
操作者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
两路或多路同时同步测试
可穿透所有普通水泥结构
全自动进行,无需您有专业经验
没有了因走线而导致漏声现象
操作时间大大缩短
SC310实时频谱分析仪(1级精度 1/1 +1/3+FFT )
功能:
1/3倍频程隔声测量(ISO140)
环境特征测量:音调测量、脉冲测量、低频测量(ISO1996)
工业噪声评价:125ms测量或FFT分析
实时混响时间测量,可在1/1、1/3倍频程模式下测量(ISO3382)
建筑振动测量和FFT分析(ISO2631-2)
特点:
符合IEC61672和ANSI测试标准对1级积分声级计的要求
实时的1/3(10—20KHz)、1/1倍频程(31.5—16KHz)模式下测量
同时测量多达84个主要参数且在一个测试范围内:23dB--140dB(A、C、Z计权模式)
循环记录:64M的存储空间且在测试的同时即刻下载数据
复合传输功能:可进行USB、蓝牙、猫的传输
可用户外测试附件包及延长线进行户外测试
软件具有数据下载、实时通讯、报告输出功能
RT混响时间测试功能:实时的1/1(10—20KHz)、1/3倍频程(31.5—16KHz)模式下测量(ISO3382)
EF环境特征测量:同时测量音调测量、脉冲测量、低频测量及FFT分析,在1/3倍频程(10—20KHz)模式下测量,计权有(A、C、Z计权模式)
VA测量功能:人在建筑环境中的震动暴露剂量.( ISO2631-2 )
DS测量功能:测量人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量及频率对人听觉保护的测量(PPE).依据SNR,HML和频谱分析等方法
MI005标准撞击器
依据标准ISO140-6和ISO140-7用来测试楼板隔声
无线或手动两种控制模式
仅13KG重
有便携包,携带方便
FP120 噪声发生系统
由AP600噪声功放和全指向声源组成(本配置选用国产JTSY)
依据标准ISO140测试建筑隔声或建筑构件隔声
依据标准ISO3382测试建筑混响时间
依据标准ISO354测试混响室内吸声材料吸声系数
zui大声压达120 Db,低频衰减小
可产生白噪声、粉红噪声、滤波状态下粉红噪声(1/3倍频程50—5K Hz)
可实现无线控制
CMA 测试软件:
CMA软件是本公司基本测试软件,可完成各种隔声测试。 基本可依据三步完成,操作方便测试时间短:先:设置测试文件、选择测试点、检查设备测试位置
开始:依据软件向导依次开始测试,蓝牙无线模块会用软件指令自动控制各各部件的启动和结束
后:利用CIS软件自动生成报告
本软件支持多通道的输入,可选择更多的分析仪和声源组成新配置的测试系统
CIS 分析软件:
特性:
CIS 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功能,并可生成报告,依据标准ISO140,ISO717,ISO3382测试建筑隔声、楼板撞击声隔声、混响时间等。
CIS可依据ISO14-3到ISO140-8实验室和现场各方法测试。
可连接SC160、SC310、SC30自动运行也可手动输入数据编辑计算。
混响时间可手动修正
数据和图线都可再编辑
报告可直接打印也可保存为PDF或图像格式
1/1、1/3倍频程分析
适应WIN/XP/VISTA/20000系统
CESVA Insulation Studio 是一个强大的建筑隔声测试软件,自动计算分析测试结果并生成报告,完全符合标准 ISO 140 and ISO 717,. 可测试建筑隔声、楼板撞击声隔声、混响时间等。依据标准 (ISO 140-3 to ISO 140-8)生成相关报告。 本程序自动创建测试报告并快速从CESVA SC160, SC-30 和SC310 下载数据。程序也可手动输入数据或调入拷贝数据等。测试数据可以任意编辑和改动,包括图像和数据格式。复合测试界面可以实时观察测试状态以及时发现错误。混响曲线可以手动修整,重新拟合。生成的报告可存储为PDF 或 RTF 和 EMF图文件。
CESVA insulation Studio 本软件测试文件以工程文件保存,可在本测试文件中调用其它测试文件,本文件也可用于其它测试工程文件。
CESVA Insulation Studio 是一个实用快捷的测试软件,将节省你大量的测试时间。
BT001/ BT002蓝牙传输模块
应用:
通过蓝牙技
术可组成无线多通道测试系统并可双向通信。
可组成无线测试空气隔声、构件隔声、撞击噪声等参数的系统。
可组成多点测试、多通道测试、频谱分析图分析系统等。
可同声源和撞击器组成双向控制测试系统。
特点:
蓝牙无线技术
大的覆盖范围
双向传输
内置电池,无其它附件需求
可控制7个以上终端设备
蓝牙传输模块能穿透水泥墙体. 由两部分组成:BT001和BT002.BT001 连接到终端设备,如声级计,而BT002连接到电脑.本无线系统允许同时连接多个测试终端。可同时在系统连接不同的终端测试设备,如同时连接声级计和振动仪等。特别适用于房间空气隔声、构件隔声、撞击声隔声测量等。
本规范参比了标准ISO3382:1997(E)“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范围由“厅堂”扩大到“室内”,在GBJ76-84基础上,引入了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的混响时间测量方法
公用及民用房间室内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房间包括语言、音乐或综合演出用房间,如音乐厅、报告厅、剧场、影院、礼堂、体育馆、多功能厅、教室、会议室、演播室、录音室、听音室、排练厅、博物馆、展览馆、KTV包房、办公室、营业厅、接待室、拍卖厅、候车(机)室、审判厅等;也包括需要考虑降噪的房间,如车间、餐厅、图书馆、画廊、健身中心、购物中心、酒店大堂、病房等等;还包括有特殊音质要求的民用住宅卧室、书房、家庭影院等等。不包括声学实验室等特殊房间
衰变曲线 decay curve
声源发声待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突然停止发声,室内某点声压级随时间衰减的曲线。衰变曲线既可以使用声源切断法或使用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测量。
3.0.2 混响时间 reverberation time
声音已达到稳态后停止声源,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其百万分之一(60dB)所需要的时间,记做T60,单位为秒(s)。测量时,常用开始一段声压级衰变5dB至25dB的情况外推到60dB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记做T20; 衰变5dB至35dB的情况外推到60dB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记做T30。
3.2.1 实验目的
混响时间是反映室内音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建筑专业人员进行厅堂音质设计可以量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厅堂混响时间的测量,学会用定量的方法了解分析室内的音质情况。
3.2.2 实验内容
测量厅堂的混响时间。
3.2.4 实验原理
混响时间,是指声音已达到稳态后声源停止发声,室内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降至其百万分之一(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通过测量记录这一衰减过程,可以得到厅堂的混响时间(s)。
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稳态噪声切断法、脉冲响应积分法,近不少仪器还可以使用MLSzui大长度序列数法测量脉冲响应。
声源切断法 interrupted noise method
FP122声源(含AP602功率放大器(带1/3倍频程图形显示,内置白噪声和粉红噪声指示显示,包括,软件,蓝牙模块,遥控器)) | 噪声频谱分析仪SC420或SC310 或SC260(1/3倍频程,混响模块) | 软件(电脑一键操作) |
声源发声待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突然切断声源停止发声,直接记录室内某点声压级衰变曲线的方法。
稳态噪声切断法是常见的,使用起来也方便。先在房间内用声源建立一个稳定的声场,然后使声源突然停止发声,用传声器监视室内声压级的衰变,同时记录衰变曲线,后从衰变曲线计算声压级下降60dB的时间而测得混响时间。
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声衰变严重地受到无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瞬时起伏的影响,所以对相同的声源和传声器点必须测量多次进行平均。
脉冲响应 impulse response
使用脉冲声对房间进行激励后,记录室内某点声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脉冲积分法是对常规测量方法的巨大改进。采用脉冲声源(如发令枪、电火花发生器等见声图-2所示),测量混响时间得到的曲线比较平滑,波动小,不但能很得出混响时间,还能算出EDT 等声学参数。
噪声频谱分析仪SC420 | 混响 时 间 ( 可 选模块) 衰 变 曲 线 和 脉冲响应特性曲线测量: 使用相等水平 ( 线 性 平均)的周期为6秒,10ms连续积分 时间 通过脉冲响应特性获得衰变曲线 反向积分法 |
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声学家M.R.Schroeder在1965年提出了测量混响时间的脉冲积分法,脉冲积分法是对常规测量方法的巨大改进。
群体平均要求对噪声衰减测量多次;而脉冲响应只要测一次,这是脉冲积分法的一大优点。用它测量混响时间得到的曲线比较平滑,波动小,不但能很得出混响时间,还能算出EDT等声学参数。
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 integrated impulse response method
对脉冲响应的平方进行反向积分而得到室内声压级衰变曲线的方法。
MLS zui大长度序列数法测量混响时间也是脉冲响应积分法的一种,可以很简便地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并可抑制背景噪声的影响,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测量混响时间。如果环境很嘈杂或者房间太大,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获得足够的信噪比,使用MLS模式测量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是在环境很嘈杂或是房间实在是太大,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获得足够的信噪比,使用MLS模式来测量效果很不错
冲积分法获得的衰变曲线的无规性大大减少,相当于多次常规测量的平均。若采用具有随机性、自相关近似为δ函数、长度为N的周期序列信号作声源,可以很简便地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并可抑制背景噪声的影响,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测量混响时间。此时,系统脉冲响应等于输入输出互相关:
式中:
-系统的脉冲响应Si-输入信号 S0-输出信号
若输出信号的采样速率等于输入信号的时钟频率,上式可写成矩阵形式:
其中,[M]为包含N个右循环延时的M序列矩阵。通过构造置换矩阵可将M序列矩阵转化为Hadamard矩阵,然后利用Hadamard变换快速计算脉冲响应。
实验背景条件:
测量系统
4.1 室内环境
4.1.1 作为房间音质评价或声学施工验收而进行的测量,房间应处于正常使用条件下。正常使用条件是指:房间已装修完成,正在使用或已经可以使用。房间中应包括座椅、家具、灯具等设施。门或窗应能正常闭启。
4.1.2 作为施工期间进行的中后期测量,应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室内状况,包括施工的阶段、室内放置的器械或物品、洞口是否封闭等。
4.1.3 室内背景噪声需满足测量要求。测量时,房间的门窗宜关闭,应控制人员走动和讲话,并控制设备噪声。在测量频率范围内,传声器位置上的背景噪声声压级应比声源产生声压级至少低35dB。在使用能够提高信噪比的多次相关测量技术的脉冲反向积分法时,这一数值可放宽到25dB。测量期间如存在偶发噪声,每次测量后应立即观察衰变曲线,确定衰减是否不受噪声影响。应舍弃衰变期间受到偶发噪声影响的结果。
4.1.4 当室内具有不同使用功能而采用可调混响设计时,应分别测量不同使用功能条件下的混响时间。
4.1.5 室内相对湿度大于90%时,应停止测量。游泳馆等正常使用时高潮湿的环境除外。
4.1.6 测量期间需保证室内的恒定相对湿度和温度。当相对湿度变化超过±10%,温度变化超过±2℃时,应停止测量。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测量度需分别达到±5%和±1℃。
![]() |
3.2.3 实验仪器
噪声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传声器,声频频谱仪(倍频带滤波器或1/3倍频带滤波器)和声级记录仪,也可以用建筑声学分析仪以及建筑声学测试软件。仪器组合的举例如声图-1所示。
声源
声源切断法 |
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 |
|||||||||||||||||||||
4.2.1 声源应是无指向性的扬声器,宜采用12面体球形声源。作为声源应经过认证机构对指向性和频率特性的技术检测。在测量频段范围内,声源的频率响应应是平直的。 4.2.2不得使用电火花、刺破气球、发令枪及爆竹等突然声音作为声源直接获取衰变曲线。 4.2.3 声源的噪声信号应采用粉红宽带噪声或窄带噪声。噪声信号带宽应大于被测带宽:采用倍频程进行测量时,噪声信号的带宽应大于被测倍频带;采用1/3倍频程时,噪声信号带宽应大于被测1/3倍频带。如扬声器发出粉红宽带噪声的功率达到所需声压级的要求,宜优先采用粉红宽带噪声信号。 4.2.4 可使用室内现有的扩声系统作为替代测量声源,测量电声系统声源条件下的室内混响时间。在测量报告中必须准确描述:1)测量信号系统与扩声系统的连接;2)扩声系统是否含有何种有源电子混响效果设备;3)发声扬声器的布置图及其距离延迟对室内混响测量结果的影响。 4.2.5 扬声器声源严禁出现超载。功率放大器应具有过载指示,防止出现冲击过载。 |
4.3.1 可使用电火花、刺破气球、发令枪及爆竹等突然声音作为脉冲声源。在测量频率范围内,传声器位置上脉冲声源的峰值声压级应至少比背景噪声高25dB。 4.3.2 脉冲声的信号宽度应足够小,应保证声音在该宽度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小于房间长、宽、高zui小尺寸的1/2。 4种常用简单的脉冲信号源的各种特性:
|
4.3.3可使用zui大长度序列MLS信号、线形调频信号等输入扬声器,通过相关计算获得脉冲响应。扬声器需满足4.2.1、4.2.2条的规定。 |
4.4 传声器和滤波器
4.4.1 应使用全指向性传声器。传声器(包括放大器和电缆)等接收系统应至少满足GB3785标准2型声级计的要求。在对剧场或相当于剧场的厅堂进行验收测量时,应至少满足GB3785标准1型声级计的要求。
4.4.2 传声器的话筒头直径不宜大于13mm,如传声器为压力响应型或自由场响应型,并配置了平直频率响应无规入射校正器,其直径允许达到26mm。
4.4.3 每次测量前后,应当用准确度不低于±0.3dB的声级校准校准器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校准。声校准器和测量系统应每二年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
4.4.4 滤波器可以是由电子原件组成的模拟滤波器,也可以是采用数字方法(包括FFT方法)的数字滤波器,但倍频程或1/3倍频程的频带要求应按GB3241的规定。
4.4.5在混响时间非常短的情况下,衰变曲线有可能受滤波器和测试系统电混响特性的影响。使用声源切断法得到有效结果的zui低限制为: B·T > 8 且 T > Tdet, ;使用脉冲积分法得到有效结果的zui低限制为: B·T > 4 且 T > Tdet/4。其中T为测量的混响时间,B为滤波器带宽,Tdet为滤波器和测试系统电混响时间(即使用该系统在消声室内测量得到的混响时间)。
4.5 声记录设备
4.5.1 可使用声记录设备获取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声压衰变曲线或脉冲响应。声记录设备可以是模拟型的,也可以是数字型的。
4.5.2 声压衰变曲线必需是完整的,衰减前部和结束部分(即衰减到背景噪声的部分)都应多记录至少2s的时间。脉冲响应曲线必需是完整的,脉冲响应发出前和结束部分(即衰减到背景噪声的部分)都应多记录至少2s的时间。
4.5.3 不得使用有任何自动增益AGC或其它抑制信噪比的电子控制。如采用数字声记录设备,必须是对声压变化曲线直接采样后的数据,不得采用任何压缩编码处理器。
4.5.4 声记录设备应具备的特性为:在测量的频带内应具平直的频率特性,容差不超过±3dB;在声源切断法测量时记录动态范围应满足:在每个被测频带内声记录设备应至少保证50dB的信噪比。回放速度应等于记录速度,误差在±2%以内。
4.6 声级计和声级记录仪
4.6.1 使用声源切断法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接收的或声记录设备回放的电信号经滤波后传入声级计或传入声级记录仪,进而得到声压级衰变曲线。使用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接收的或声记录设备回放的电信号经滤波后得到脉冲响应声压曲线,再进行积分后得到声压级衰变曲线。
4.6.2 声压级衰变曲线的记录方式既可以是由记录仪绘制的连续曲线,也可以是数字化声级计记录的一系列离散采样点。声级计和声级记录仪的时间常数应小于但接近于在测量频带范围内混响时间的1/20,且不大于1/4s。对于记录声压级离散点采样的数字设备,采样时间间隔应小于时间常数的1.5倍。测试时,记录设备应随时进行时间刻度调整,使视觉上衰变曲线斜率接近45°。
4.6.3 声源切断法测量时,宜把时间常数设成不同的值以适应不同频带。可采用宽频带粉红噪声源通过滤波同时获取各频带的声压级衰变曲线,时间常数和采样间隔的确定应以测量频带范围内短的混响时间为准。
4.6.4 声级计或声压级记录仪应具有信号过载指示,防止出现信号过载。
测量方法
5.1 测量频率
5.1.1 测量混响时间的频率不应少于如下6个倍频程中心频率: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作为剧场或相当于剧场以上厅堂、以及电影院观众厅音质验收时,宜加测倍频程63Hz和8000Hz。
5.1.2用于噪声控制目的的房间,测量混响时间的频率不应少于如下18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100Hz、125Hz、160Hz、200Hz、250Hz、315Hz、400Hz、500Hz、630Hz、800Hz、1000Hz、1250Hz、1600Hz、2000Hz、2500Hz、3150Hz、4000Hz、5000Hz。
5.1.3对于音质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如广播录音室、电视演播室等,测量混响时间时可参照相关广播电影电视混响测试行业规范的频率范围:63—10000Hz共24个频段。
5.2 声源位置
5.2.1 用于降噪计算和扩声系统计算的混响时间测量时,声源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如噪声源处或扩声系统的扬声器处。至少选择一个声源位置。
5.2.2 用于音乐厅、剧场、多功能厅等等演出型厅堂音质验收的混响时间测量时,在有大幕的镜框式舞台上,应选择的一个声源位置是:舞台中轴线大幕线后3m,距地面1.5m高处;在非镜框式或无大幕的舞台上, 应选择的一个声源位置是:舞台中央,距地面1.5m高处。宜增加其他声源的位置和数量以涵盖舞台区域和演奏者可能出现的区域,如舞台上、升降舞台、乐池、及合唱席。
5.2.3 用于录音室、琴房、会议室、办公室等等非表演型无舞台的房间音质考察而进行混响时间测量时,声源宜置于房间的某顶角,距离三个界面均0.5m处。
5.2.4 用于体育馆混响时间验收测量时,声源宜置于场内中央,距地面1.5m高处,或采用场内扩声系统扬声器作为声源。
5.3 传声器位置
5.3.1 传声器应依据听众的耳朵高度确定,宜置于地面以上1.2m处。如出现前排座椅遮挡传声器的情况,如影院等有高背、宽大座椅的情况,可将传声器升高到高于前排椅背0.15m以上的位置,但报告中应说明传声器的高度。
5.3.2 用于降噪计算和扩声系统计算的混响时间测量时,应在房间听众区域均匀布置传声器测点,至少选择3个位置。
5.3.3 用于音乐厅、剧场、多功能厅等等演出型厅堂音质验收的混响时间测量时,如房间为轴对称,传声器测点可在观众区域偏离纵向中心线1.5m的纵轴上及侧座内的半场中选选取。一层池座,满场时不应少于3个,空场时不应少于5个,每层楼座区域的测点,宜不少于3个,舞台上测点宜不少于2个,测点位置的选择应覆盖听众区域,均匀布置,宜包括池座前部约1/3处、眺台和侧座;如房间非轴对称,测点宜相应增加一倍。对有明显耦合的厅堂,应在耦合变异处布置测点。测点示意图见图5.3.3-1。
![]() |
音乐厅等测点示意图 5.3.3-1
5.3.4 用于录音室、琴房、会议室、办公室等等非表演型无舞台的房间音质考察而进行混响时间测量时,传声器测点位置宜置于与声源所在房间对角线交叉的另一条对角线上,至少3个位置,均匀布置。房间尺寸较小,无法满足5.3.6条时,可减少传声器测点数量。测点示意图见图5.3.3-2。
![]() |
录音室等测点示意图 5.3.3-1
5.3.5 用于体育馆混响指标验收测量时,如房间为轴对称,可选择在对称象限内的观众区布置传声器测点,满场时宜不少于6个,空场时宜不少于9个,均匀布置;如房间非轴对称,测点宜相应按倍数增加。
5.3.6 传声器的zui小间距为2m, 从传声器至近反射面的距离至少为1m。
5.3.7 为了避免过分强烈的直达声, 传声器不宜离声源太近。zui小距离dmin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V为房间容积,m3;
c为声速,m/s;
T 为估计的混响时间,s。
对于混响时间短的小房间, 如录音室、琴房、练歌房等,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在声源和传声器之间应设置屏障消除直达声。屏障面密度宜不小于5kg/m2,表面吸声系数宜不大于0.1。
5.4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获得衰变曲线
5.4.1 可使用脉冲声源发声,使用传声器接收,直接获得脉冲响应。另外一种替代方法是使用扬声器发出zui大长度序列MLS信号,使用传声器接收,通过相关运算获得脉冲响应。
5.4.2脉冲响应通过带通滤波器,平方后反向积分得出各个频带的衰变曲线。在背景噪声低的理想条件之下,衰变曲线方程为:
(5.4.2-1)
式中, p为脉冲响应声压。
在存在背景噪声的实际情况下,若脉冲峰值声压级(即在t=0时刻的声压级)超过背景噪声基线50dB以上,可以忽略背景噪声的影响,反向积分的起始点可设在脉冲响应声压级曲线高于背景噪声基线15dB处。衰减可采用如下方程代替:
5.4.3若脉冲峰值声压级不能满足超过背景噪声基线50dB的要求,且背景噪声基线声压级已知时,以背景噪声基线和脉冲响应声压级衰变曲线的交点作为反向积分的起始点,然后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混响衰变曲线:
C理论上是去除噪声干扰的真实脉冲响应平方值从无穷大到t1的积分,实际计算中需要进行估计。取t0脉冲响应声压级衰变曲线是比t1高10dB的时刻,根据t0 到 t1之间的脉冲响应平方的衰变曲线估计指数曲率,并使用这一曲率计算C值。
5.4.4在背景噪声级未知时,可使用一个可变的修正积分时间T0对脉冲响应的平方进行反向积分, T0是一个尝试的数值,可先取混响时间估值的五分之一。有:
先估计一个略大的数值作为混响时间,如果计算出来的混响时间与估值的差超过25%时,取两者的均值作为新的混响时间估值,重新计算。
5.4.5 每个测量位置测量三次,取混响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5.5声源切断法获得衰变曲线
5.5.1扬声器发出粉红噪声信号或窄带噪声信号激励房间待声场达到稳态后突然切断,使用具有记录功能的声级计或声记录设备直接获得声压级衰变曲线。
5.5.2 噪声信号需要持续到室内声场达到稳态,才能切断。10000m3以下的的房间至少持续4s。10000m3以上的的房间至少持续8s。
5.5.3 每个测量位置至少测量三次,宜测量六次,取混响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5.6 使用衰变曲线计算混响时间
5.6.1在衰变曲线衰变范围内,画一条尽可能与其重合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衰减率(dB/s),从而可以推算出混响时间。“尽可能与其重合的直线”的含义是:衰变曲线与这条拟和直线所围和的面积为zui小。
5.6.2根据衰变曲线从-5dB到-25dB的20dB衰减范围计算得到的值表示为T20,至少需要计算T20作为混响时间的测量结果。根据衰变曲线从-5dB到-35dB的30dB衰减范围计算得到的值表示为T30,条件许可时,宜同时计算T30, 作为混响时间的参考测量结果。
5.6.3 衰变曲线起始部分应充分高于背景噪声的水平。计算T20时,噪声水平应至少低于曲线的起始点35dB;计算T30时,噪声水平应至少低于起始点45dB。
5.6.4 当衰变曲线不呈直线形状时,不一定存在的混响时间。如果衰变曲线呈现出两段直线的形状,那么根据起始水平建立一个适当的拐点连接两段轨迹。计算上下两段的斜率,并在报告中指明其动态区间。用于求斜率的动态区间至少为10dB。
5.7 空间平均
5.7.1 空间平均的方法为测量值的算术平均。
5.7.2 对于普通矩形房间,应对所有声源和传声器测量位置所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作为房间的平均混响时间。
5.7.3 对于音乐厅、剧场、多功能厅等存在舞台或楼座的空间,宜分别对舞台、一层观众厅、各层楼座所布置的测点分别进行平均,分别作为各区域的空间平均混响时间。
5.7.4 在室内空间耦合变异处宜增加的测点,其结果不计入平均。
5.7.5测量原始记录应到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作为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应四舍五入,小于1s取小数点后2位有效数字,大于1s取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
3.2.5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1)混响时间测量时信噪比至少满足40dB要求。一般在空场条件下进行;
(2)在厅堂内测量时,扬声器位置尽可能放在实际声源位置或其附近;对于一般房间,布置在离开反射界面1m的地方,并考虑采用两个以上不同位置测量;
(3)传声器应放在厅堂内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即测点),对于有楼座的厅堂,测点应包括楼座区域。测点必须离墙1m以上,高度距地面1.5m左右。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建议作6次以上的测量作平均,而不是只进行一两次测量;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厅内,一般不得少于(4~9)点。对于对称的歌舞厅其主要活动区的测点的zui低要求如下:100平米以下的厅测4点,(l00~200)平米的厅测6点。200平米以上的厅测9点。要求测点均匀分布在对称的一侧(注:这里所指的对称不仅是建筑上对称,还包括声场对称);
(4)对声源截断法,在大的房间为了对房间的声场作充分的激励,应把信号发生器启用初始时延放长至4s以上。
(5)测量的频率范围是从125Hz至4000Hz之间的各个倍频带中心频率。可将传声器移动到室内其它位置作同样的测量。对低于500Hz的频率,每个位置测量6次;高于500Hz的频率,每个位置测量3次。
(6)读取或者计算混响时间。
3.2.6 结果表达与实验报告
(1)对以s计量的厅堂各倍频带中心频率的混响时间,分别计算出各点所测数据的平均值,绘出该房间(厅堂)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曲线,对照本书第3.4章的“合适混响时间”推荐值作适当比较分析。
(2)报告使用的仪器及其组合,实验步骤,拟说明的其它事项。
结果的表达 6.1 图表及曲线
6.1.1 每个测量位置及各测量中心频率之混响时间的多次测量结果平均值应使用表格列出,不同区域应单独列表,并同时列出其空间平均值。
6.1.2每个区域空间平均混响时间频率响应应通过曲线图绘制出来。
6.1.3 绘制曲线图时,各个点应用直线连接。横坐标为对数频率,每个倍频程的距离宜为 1.5cm,同时纵坐标宜使用每2.5cm相当于1s的线性时间坐标。在横坐标上应注明倍频程或1/3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6.2 检测报告
6.2.1 在检测报告中,应声明测量是符合标准的,并应包含下列6.2.2条至6.2.15条要求的内容。
6.2.2测量房间的名称及所在地理位置。
6.2.3 房间平面、剖面等示意图,包括声源、传声器位置。
6.2.4 房间容积,如果房间不是封闭的,应对房间的容积的定义给出说明。
6.2.5 对于有听众座椅的房间,应标明座椅的数量和类型。
6.2.6 房间墙面和天花板的型式和材质的描述。
6.2.7 对于剧场、音乐厅、多功能厅以及报告厅等房间,空场、满场和彩排等测量状况,测量期间观众的数量。
6.2.8 是否有任何可变混响设备,例如帘幕,可变吸声装置、电子混响增强系统等等。
6.2.9 对于剧院,防火帘幕和装饰帘幕升起还是降下。
6.2.10 是否有舞台陈设,包括乐池的升降、是否有音乐反射罩等。
6.2.11 测量期间房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6.2.12声源的类型和安放位置。
6.2.13描述所使用的声源信号。
6.2.14测量仪器的描述,声源、传声器、记录仪等型号。
6.2.15测量机构的名称、测量人员和测量日期。
3.3.1 混响室法
(1)实验目的
吸声材料(或构造)的吸声系数是进行厅堂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时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通过测量材料的吸声系数,了解工程上常用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特点。
(2)实验内容
通过测量混响室内铺放吸声材料前、后混响时间的不同,计算得到材料的吸声系数。
(3)实验条件、仪器与材料
1)标准混响室(容积≥200m3);
2)噪声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传声器,声频频谱仪,声级记录仪,也可以用建筑声学分析仪以及建筑声学测试软件;
3)10m2吸声材料(构造)。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4)实验原理
依据计算混响时间的公式,在空室条件下有:
(声式-1)
而对在包含有附加吸声量的条件下,则有:
(声式-2)
所以
因此,材料(构造)的吸声系数为:
(声式-3)
式中 S——测试的材料(构造)面积,m2。
(5)实验步骤
1)在混响室内布置扬声器,扬声器应为无指向性,测量300Hz以下频段时应变换位置一次,两次位置的距离应不小于3m;
2)传声器位置(测点)应至少要设置3个以上(低频段选测6个);测点与声源的距离要大于2m,与混响室任一壁面距离应在λ/4以上;
3)测量混响室未装吸声材料时的混响时间t1,测量自125Hz至4000Hz的6个倍频带中心频率;
4)在混响室内装置10m2吸声材料(构造)。对所选测的位置,再作上述各中心频率混响时间的测量,以t2表示;
5)对每个倍频带所增加的吸声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表面面积算出材料(构造)的吸声系数。
(6)结果表达与实验报告
1)分别测试空场和布置材料后混响室的混响时间,推算材料(或构造)的吸声系数aR。
2)报告使用的仪器及组合,测量步骤,拟说明的相关事项。
3.3.2 驻波管法
(1)实验目的
在不具备混响室条件时,采用驻波管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了解工程上常用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特点。
(2)实验内容
通过测量驻波管内的声压级差计算吸声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3)实验设备
1)100mm直径驻波管,长度1500mm,用于频率范围200~1800Hz的测量;
2)30mm直径驻波管,用于频率范围1800~6500Hz的测量;
3)声频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传声器(探管),测量放大器,频谱分析仪,设备装置如声图-3所示;
4)吸声材料试件。
(4)实验原理
对于纤维质地的多孔材料,用正入射测量其吸声系数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此法不能用于对依靠共振机理吸收声音的材料(构造)的测量。驻波管法是以在一小块试件上入射和反射的纯音比较为依据。由于来自吸声材料的反射声存在1/4波长的相位变化,也就是说反射波的zui大振幅与入射波振幅zui小的位置重合。同样,入射波振幅的zui大值与反射波振幅的zui小值重合。
吸声系数是指入射到材料表面的声能所不被反射的部分与入射声能之比。因此正(垂直)入射吸声系数可以表示为:
(声式-4)
式中 A——反射波的振幅;
B——入射波的振幅。
需要注意的是声能与振幅或声压的平方成比例。测量的zui大值为A+B,而zui小值为A-B。所以
(声式-5)
令zui大声压与zui小声压的比率为n,即:
所以
(声式-6)
声图-4表示了在一些大的混响室中测得材料吸声系数aR与驻波管波法测得的材料吸声系数an的换算关系。
可以使用的驻波管zui大直径,为0.586λ(λ为所分析声波的波长)。因此,直径为100mm的驻波管,能测量的zui高频率仅为1800Hz。驻波管的zui小长度为1/4波长。为了测量像63Hz这样低的频率,驻波管的长度至少为1.25m。一根长度至少为100mm、直径为30mm的管子,可用于测量800至6500Hz的频率。
(5)实验步骤
1)先装置大直径的测量管。将一块直径为100mm的吸声材料试件,用托座装于测量管的一端。
2)将纯音振荡器调至100Hz,并有适当的振幅。移动传声器与探管直至在测量放大器上测到zui大值并记下该值(A+B),如声图-3声所示。然后移动传感器和探管以得到zui小值(A-B),并作记录。
3)计算,利用声图-5(a)及声图-5(b)决定材料的吸声系数。
4)按上述步骤测量到频率为1600Hz。
5)换上装有直径为30mm的同样吸声材料试件的较小直径的测量管。对800Hz至4000Hz的频率,按上述同样步骤测量。注意由二个不同直径测量管测得的搭接部分频率的结果,以作比较。
(6)结果表达与实验报告
1)选择与混响室相同的材料试件,测量zui大、zui小声压比n,并推算an;
2)依实验3.3-1测得的aR和本实验测得的an数值与声图-4所示的aR与an关系曲线作比较分析;
3)报告使用的仪器及组合,测量步骤,拟说明的相关事项。
This unit consists of an omni-directional loudspeakers for acoustic measurements BP012 and the Amplifier for omni-directional sound source AP602.
The FP122 Sound Source has two well defined parts: the BP012 Omni-directional Loudspeaker and the AP602 Amplifier for omni-directional sound source.
The BP012 has 12 loudspeakers mounted on dodecahedral housing. This ensures a complete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diagram developing up to 123 dB (PWL) sound power with pink noise in third octave bands from 50 - 5000 Hz for more than an hour.
The AP602 comprises in a small size and lightweight White and Pink Noise generator, a power amplifier and a 1/3 octave band Graphics equalizer (±10 dB) from 50 Hz to 5 kHz. This last item makes it unique and a pioneer in the market, as it meets all ISO requirements pertain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level between adjacent 1/3-octave bands generated in the emission room.
The AP602 equalizes and amplifies both external signals and white noise, pink noise or band limited 50 Hz - 5 kHz pink noise from internal generator. AP602 includes Bluetoo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a range of 80m and also includes the remote control MI001 for manage (on/off) the source.
SF600 is a software application designed for controlling the CESVA AP600, AP601 and AP602 noise generator; the remote control can be used via a serial cable or via a wireless connection.
The SF600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allows you to select the noise type to be reproduced (white/pink) and also to select the noise source (internal/external). Furthermore, the application allows you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volume and start or stop the noise reproduction. All these operations are in real-time.
Bluetooth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C).
Tripod for the model BP012 with wheels. Includes the accessory to carry out measurements on facades; AT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