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反应污染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4-07-08浏览次数:747返回列表
对PCR的环境污染,有如下几种治理方法:
1. 用常规消毒液定期在环境中喷雾消毒处理。
2. 稀酸处理法:对可疑器具用1mol/L盐酸擦拭或浸泡,使残余DNA脱嘌呤;其缺点是盐酸对皮肤有一定的腐蚀性。
3. 紫外照射法:紫外波长一般选择254/300nm,照射30分钟至2小时。但需要注意的是,UV照射仅对500bp以上长片段有效,对短片段效果不大。
4. 选用商品化的DNA污染祛除剂。我们推荐的是Minerva公司的PCR CleanTM 喷雾剂、湿巾。其1分钟即起效,方便快捷,效果显著,可同时去除DNA和RNA。作用1分钟后,用纸巾擦拭,即可完成对DNA污染的清除。
对于PCR反应液的污染,可采取以下方法:
1. DNase I 法:PCR混合液(未加模板和Taq聚合酶)加入0.5U DNase I,室温反应30min后加热灭活,然后加入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正常PCR扩增。
2. 内切酶法:选择识别4个碱基的内切酶(如MspI和TaqI等),可同时选择几种,以克服用一种酶只能识别特定序列的缺陷,室温作用1h后加热灭活进行PCR。
3. 紫外照射法:未加模板和Taq聚合酶的PCR混合液进行紫外照射,注意事项与方法同上述UV照射法。
4. 尿嘧啶糖苷酶(UNG)法:用dUTP代替dTTP,使PCR产物中掺入大量dU。在再次进行PCR扩增前,用UNG处理PCR混合液即可消除PCR产物的残留污染。由于UNG在PCR循环中的变性一步便可被灭活,因此不会影响含dU的新的PCR产物。
总之,灵敏度越高的PCR反应越容易出现PCR污染。采用适当的措施消除污染,可以避免重复实验和浪费试剂,也使得实验结果加可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