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晚小品《钟点工》中,赵本山讲的蛇穿马甲变乌龟的经典笑话,家喻户晓。事实上,社会上存在不少借助换马甲改变形象的事。据报道,去年7月被曝光回收问题肉的上海福喜集团,在经历了停工一年的蛰伏之后,近又重新出山,不过这次重新投入食品市场的企业已经不再叫“福喜”,而是改名为“欧喜”了。
“换个马甲继续干昧良心的事”“改个名又出来骗人,国人太好骗了”“换个马甲我们就不认得你啦:上海福喜”……很多网友听闻此事后如是评论。无论是蛇穿上马甲变成王八还是王八脱了马甲变成蛇,目的都是希望通过马甲变换身份,从事的事情却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如一年前的福喜如今摇身变成了欧喜,其从事的行业仍然是食品行业,其提供的产品仍关乎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对于名字的修改,欧喜集团企业宣传部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10日之后统一对外宣称该集团为欧喜集团,也就是之前的福喜集团,且集团英文名字OSI按照中文音译过来也是欧喜”。在业内人士看来,欧喜集团就是通过修改名字来达到洗白的目的。“修改名字在经营战略方面来讲对于恢复企业形象是正面的,但终还是需要看企业后期对于食品安全监管,能否在质量方面来重新取得政府和合作伙伴的认可。”
改个名字,对于不明白真相的消费者来说,确实很容易达到“洗白”的目的,而且相对来说,这样的换马甲方式成本也比较低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如何有效杜食品安全中类似的换马甲现象?
需要换马甲继续从事食品行业者,大多数是在出现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之后,希望通过新马甲洗白自己,换取一个新的清白之身,好继续赚取利益。应该说,在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我国诚信体系还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曾经的违法者通过换马甲的方式洗白自己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而要杜这类事情的发生,要的就是完善法律。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被看成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原因之一,于是在今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的处罚力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增加违法成本,让敢于以身试法者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而为食品安全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守法的氛围。
在新《食品安全法》中,有两处明确提出一旦出现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就将终身不得从事食品行业:一是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二是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同时,还多次提出“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只有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尤其是从法律层面杜换马甲的空间,才能避免那些有问题的食品从业者借助马甲漂白自己。
良好的质量诚信体系是杜马甲出现的又一重要利器。正如有网友所言,国外之所以没有换马甲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诚信体系完善,一旦有过质量失信及违法行为,企业很难再在相应的行业立足,更别想换个名字继续从事原来的行业。换言之,如果能够做到马甲都没有,何来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