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好的时候,要不要开窗换气,许多人很纠结,两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却仅仅花费了500元自制出一台粉尘浓度对比检测仪,解决了这一难题。
仪器的发明人是西城黄城根小学学生郭宇华和回民小学学生杨易格。
这台巴掌大小的仪器,比PM2.5小一半的微粒都能测出来,而且还能同时测室内外空气,实现同步比对,提醒何时适宜开窗通风。这台仪器不仅博得了清华、北大、北师大、北理工等高校的青睐,还被评为第3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便携式粉尘浓度对比检测仪”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市场上的粉尘检测仪要么检测室内,要么检测室外,不能联网对比检测。我们做的检测仪不仅成本低、检测数据可信、可靠,而且能通过蓝牙传输装置,实现多个测试点检测数值间的无线传输、比较分析。”郭宇华小大人儿般一本正经地为记者介绍:“这对仪器分主机、副机,主机摆在室内,副机摆在室外,通过采集室内外的粉尘浓度,无线传输数据,进行实时对比,从而判断是否适宜通风换气。”
“这台粉尘检测仪,可测量直径0.8微米以上的微小粒子,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PM2.5更不在话下了。”郭宇华对自己的发明信心满满。说完,他给记者做了一次示范。此时是下午3时54分,教室内外的粉尘质量浓度同为0.09毫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为良好。“只要数值在0.15毫克每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都还不错。在这一水平以上时,人就会感到胸闷了。”郭宇华说。
郭宇华和杨易格俩人经过对牛街等二环、三环周边的居民区数次采样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市区,尤其是交通主干道的居民,早晨晚间都不宜打开窗户通风,因为仪器数据显示,这时室内的粉尘量往往低于外界环境。
为何要制作这样一台仪器
郭宇华介绍说,这缘于爸爸和姥姥平日里关于是否应该在早晨开窗换气的争论。为解开这个难题,这学期,他找到了回民小学的小伙伴杨易格一起做研究,希望通过科学的仪器对比,测试家庭内不同环境下的粉尘浓度,用实际数据指导人们科学控制家庭粉尘污染。
今年暑假,小哥俩仗着科普课上的基础知识自学、自制,还请教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红星博士等“高人”,终于制成了这台仪器,经过随后几个月的测试与完善,为爸爸与姥姥的争论给出了答案。
关于郭宇华
郭宇华从小爱天文,曾连续两届荣获市区级天文知识、天文摄影竞赛奖项;他还痴迷地铁,自幼热衷考察地铁系统,纷繁线路了熟于胸,自诩“上知天文,下晓地铁”。他的小发明刚刚入围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暑假里他将代表北京队参加这项性赛事,所以六一也不能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