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瘦肉精是一种选择性β-激动剂,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虽然我国严禁其在畜牧业中使用,但非法使用情况依然严重。目前瘦肉精检测方法太复杂,耗时耗力。针对此情况,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王弼陡课题组开发出一种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对瘦肉精检测,该传感器能够灵敏便捷的检测瘦肉精的存在。
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是一种选择性β-激动剂,可促进骨骼肌中蛋白质的合成,加强体内脂肪的分解并抑制其合成。动物食用后,可有效减少脂肪在体内的沉积,提高酮体中瘦肉与脂肪的比率。因此一些不法商贩将其用于畜牧业,造成克伦特罗在动物体内的蓄积,尤其是肝脏组织中的积累。
人食用这类肉制品后,瘦肉精可将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管壁弹性降低,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微循环血管膨胀,压迫神经,表现为肌肉震颤、心慌、战栗、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引起人体中毒。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 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我国早已明文规定严禁在饲料和动物用水中添加瘦肉精。但是非法添加瘦肉精的事件仍屡禁不止,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我国的信誉形象和产业发展。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的瘦肉精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瘦肉精检测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固相萃取法等。然而以上方法所需大型设备较为昂贵,操作复杂,耗时耗力。
近,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王弼陡课题组开发出一种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对瘦肉精的特异性检测。他们在合成的银纳米颗粒表面和金电表面修饰1.3.5-三嗪-2.4.6-三氨基,该化合物可与克伦特罗分子形成多个氢键。因此功能化银纳米颗粒可作为克伦特罗的特异性识别分子。当检测样品中存在克伦特罗时,功能化银纳米颗粒将被固定于金电表面,并提供良好的电化学信号。该传感器的检测限为10pM,线性检测范围为10pM-100nM,并可用于存在各种干扰物的生物样本中的瘦肉精检测。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材料学研究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题目为Melamine Functiona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the Probe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Clenbuterol。(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