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给览网 » 公司 » 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
- 水质分析仪器
- PH检测仪
- COD检测仪
- BOD检测仪
- 电导率检测仪
- 浊度计
- 氨氮检测仪
- 总磷总氮
- 余氯总氯检测仪
- 多参数水质检测仪
- 其他便携式水质检测仪
- 试剂/缓冲液/标准液
- 奥立龙电极
- 溶解氧检测仪
- 在线式水质分析仪
- 电磁流量计/液位计
- 微生物过滤系统
- 日本DKK-TOA(东亚电波)
- 水质采样器
- 环保检测设备
- 噪声检测仪
- 粉尘检测仪
- 大气采样器
- 空气采样泵
- 热指数仪
- 流量校准器
- 电子皂膜流量计
- 温湿度计
- 照度计
- 风速仪
- 测烟望远镜
- 差压计
- 风量罩
- 尘埃粒子计数器
- 气象站
- 公共场所检测箱
- 微生物采样器
- 浮游菌采样器
- 气溶胶发生器
- 振动测量仪
- 微波漏能仪
- 定量采样机器人
- 实验室仪器设备
- 电子天平
- 普兰德移液器
- 测汞仪
- 粘度计
- 红外测油仪
- 分光光度计
- 重金属分析仪
- 过滤效率测试仪
- 视力仪器
- 烟气分析仪/汽车尾气分析仪
-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
- 甲醛检测仪
- 臭氧检测仪
- 测氡仪
- 空气质量检测仪
- 核辐射及安全防护仪器
- 电磁辐射检测仪
- 射线检测仪
- 个人剂量报警仪
- 场强仪
- 表面污染测量仪
- 高斯计
- 中子检测仪
- 活度计
- 无损检测仪器
- 涂层测厚仪
- 超声波测厚仪
- 红外测温仪
-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 裂纹测深仪
- 真空计
- 气体分析及检测仪
- 一氧化碳检测仪
- 氧气检测仪
- 氨气检测仪
- 二氧化硫检测仪
- 硫化氢检测仪
- 氯气检测仪
- 磷化氢检测仪
- 可燃气检测仪
-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
- 复合式气体检测仪
- voc气体检测仪
- 单一气体检测仪
- 固定式气体检测仪
-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
- 气体检测仪传感器
- 德尔格压缩空气质量检测仪
- 气体检测管
- 水文水利类仪器
- 流速流量测量仪
- 水位记录仪
- 水体温度记录仪
- 水体采样器
- 藻类叶绿素荧光测量仪
- 测深仪
- 声纳探测仪
- 电位计
- 土壤类检测仪器
- 便携式土壤表层水分仪
- 便携式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
- 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速测仪
- 呼吸器适合性测试仪
- 口罩密合度检测仪
- 建筑物理实验室仪器
- 建筑热工产品
公司名称: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汪先生
电话:010-64127897
手机:15101169516(微信同号)
传真:010-64127897
邮件:15101169516@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漷兴二街4号2幢1层022
浅谈科研人员和科研仪器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2-27浏览次数:925返回列表
长久以来,科研仪器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科研技术的提升而不断进步,同时又不断在助力科仪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似乎一直都有科研人员的身影。毋容置疑,就目前的科研发展来说,科研人员是科研过程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科研过程中的创造者、执行者;但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仪器的帮助,想要进行深入研究又会变得非常困难——那么科研人员和科研仪器究竟有何种密切的关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科研人员能够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离不开他们所拥有的学术经验以及实验技巧,同时还有他们对于未知的求知欲。而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那么科研仪器似乎只是他们的工具而已,但是事实没有那么简单。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现在的科研仪器是与科研技术互相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换言之,许多时候,科研仪器本身就是科研人员们智慧的结晶、努力的心血,甚至有些科研项目研究的对象本身就是仪器。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仪器似乎又成了科研人员成果的一部分了。
但是,无论是工具还是成果,毋容置疑科研仪器都是给科研人员求知路上带出冲击的事物,所以,如果把眼眶放宽来看,科研人员和科研仪器之间关系似乎是会随着使用者自身、以及时代背景产生一定的改变的。
现如今,自动化、智能化不断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也因此受到了高度重视,包括智能音响、语音助手等都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产生活,而提到人工智能的使用,仪器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加入,让仪器的使用变得加简单和便利,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使用者进行。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科研人员和科研仪器之间的关系,可能就可以牵涉到另一个参与对象——非专业使用者。
以人工智能显微镜为例。目前,IBM、麦克奥迪等公司都在人工智能显微镜的研究上有大量投入,而其中的原因离不开智能显微镜在医疗制药、海洋学研究、生物研究等领域广阔的前景。那么为什么在这些领域前景广阔呢,简单的来说就是——方便。
对于医生来说,正确的诊断病人的身体情况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他们的能力体现,但是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掌握所有知识,而人工智能显微镜所拥有的庞大的数据库就可以有效的充当医生的经验,AI算法下,仪器还可以的完成一些识别、检测定量计算的工作,帮助医疗人员好的完成医护工作。
而包括医生在内,各种各样的使用者可以将使用状况的数据反馈给仪器,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有了这些使用数据,不但可以好的利用仪器的性能,还能为仪器做出好的调整,得到共同发展。
事实上,自动化、智能化的冲击,让我们怀疑,是不是仪器可以摆脱科研人员,自己完成科研的工作。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自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冲击,实际上冲击的是使用者使用时候的体验,他让我们的操作可以快、准、方便,但不能支配我们的想法。对于科研来说,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是一个原点,之后才是利用工具向外延伸,而科研人员所有的那些想法、精神,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所没有的,换言之,纵使人工智能已经逐渐出现,自动化、智能化也逐渐代替了一些人工操作,科研人员仍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人员和科研仪器仍然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